<var id="71n7d"></var>
<var id="71n7d"></var>
<var id="71n7d"><strike id="71n7d"></strike></var>
<var id="71n7d"><strike id="71n7d"><progress id="71n7d"></progress></strike></var>
<cite id="71n7d"></cite>
热线电话
  • 010-88558925010-88558943
  • 010-88558955010-88558948
CMIC专家更多

刘权:我国关键信息基

2021年4月27日,国务院正式通过了《...更多>>

辛鹏骏:网络初具规模

在当前5G网络初具规模、5G用户渗透率持...更多>>

中国市场情报中心 > CMIC研究 > 政策与设计
CMIC:五方面破题5G专网商业兑现“难”

发布时间:2022-08-30 17:38:53

来源:赛迪智库

作者:胡媛

【打印】 【进入博客】 【推荐给朋友】
  【CMIC讯】截至目前,我国已部署5G行业虚拟专网超过5325个,覆盖工业、教育、文旅、医疗、交通等多个行业,形成一批具有商业价值的典型应用场景,5G专网建设和创新应用进入快车道。
  
  然而,截至今年4月,我国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的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16.6亿户,移动用户市场的人口红利效应逐渐减弱。并且从5G本身的价值属性来看,其更大的市场空间应该是更为广阔的垂直行业。以中国移动为例,其5G套餐用户数到2021年底为3.87亿,同比增加了134.4%,但5G用户主要使用的无线上网业务收入增幅仅有1.9%。
  
  “在消费侧5G暂未出现“杀手级”应用的情况下,面向垂直行业的To B市场更有想象空间。”赛迪智库无线电管理研究所副所长彭健在接受《通信产业报》全媒体记者采访时指出,大力挖掘5G专网的潜在市场,短期看,有助于基础电信企业通过5G专网变现反哺5G网络建设的成本支出;长期看,更是基础电信企业突破纯管道经营模式,成为赋能整个社会数字化转型主力军的重要切入点和抓手。毋庸置疑,5G发牌三年来,中国5G网络建设稳步推进,覆盖广度、深度进一步提升,有力助推信息通信业实现新跨越。5G成功与否,关键看商业兑现,5G专网作为第二增长曲线给运营商带来收益的同时,也要为所服务企业带来增值。
  
  “5G专网商业变现的底层逻辑是输出基于5G网络的数字技术能力解决垂直行业的痛点问题,进而提升企业的效率和效益。这要求面对不同的行业市场的需求场景,设计出基于5G能力的差异化、定制化的5G专网解决方案。”彭健表示。
  
  同时,企业或者行业接受5G专网必然是以价值赋能为前提。以矿山行业为例,该行业一般具有安全风险高、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、效率低和成本高等痛点。5G网络的速率高、容量大、时延低、可靠性高、安全性高、定位精度高、部署灵活等特性可以与该行业实现深度场景融合。例如,目前利用5G网络已经开发出矿山行业亟需的智能采掘与生产控制、环境监测与安全防护、无人矿卡的自动驾驶等应用场景,能够有效降低工人现场作业风险、提高污染监控的实时性、增强救援的精准度、提升工作效率并降低生产成本。
  
  尽管在疫情加速推动全球数字化的趋势下,5G专网市场未来机遇无限,但当前全球5G专网仍处于早期市场阶段,想要实现商业兑现还面临一些问题。彭健认为,可以从五方面来突破挑战:
  
  一是不断增强网络支撑能力。面向垂直行业,以需求为牵引,不断优化产业园区、港口、厂矿、道路等场景5G覆盖,持续提升网络覆盖的深度和广度,支持各地结合区域需求,建设5G行业虚拟专网。
  
  二是挖掘垂直行业“硬需求”。以《5G应用“扬帆”行动计划》为抓手,支持基础电信企业、电信设备供应商、垂直行业用户共同探索,挖掘一批属于5G网络下的“刚需”应用场景,增强5G的价值体现和客户认可度。
  
  三是提升5G专网产品能力。垂直行业对于5G网络的部署环境、投入成本要求都有不同的要求,如矿山井下特有的部署场景,对产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有更高的要求,这需要5G专网产业链各方协同创新,进一步提升产品供给侧能力。
  
  四是构建5G融合应用标准体系。从终端/模组、虚拟专网、行业应用三方面切入,破解终端/模组“价格高、市场碎片”难题、实现5G由2C向2B的网络定制化转变、解决5G与行业用户业务的耦合等问题,实现5G专网从“可用”到“好用”的飞跃。
  
  五是探索新型商业模式。高度重视商业模式在5G专网经营中的作用,在深化5G与智能制造、车联网、医疗等重点领域领域融合应用的同时,探索形成可复制、可推广的新型商业模式,例如基于流量的商业模式、以租代建模式、切片经营模式、平台模式和生态模式等。(本篇刊于《通信产业报》6月15日专访)
  
  彭 健:无线电管理研究所 副所长
  
  主要从事无线电频谱资源管理、网信管理政策法规及ICT产业等领域的研究,对5G、物联网、云计算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ICT技术及相关产业有着较深的认识和趋势性把握。
  
  主持工信部及地方政府委托的多个课题,如《广域物联网频率规划及使用管理规定研究》《云南省“十四五”信息产业发展规划》《云南省“十三五”国家信息化规划实施情况评估和“十四五”信息化发展研究》《中波电信行业合作规划》等项目;以主要编委身份,出版多本专著,如《5G商用:打造高速智能应用场景》《数字丝绸之路——“一带一路”数字经济的机遇与挑战》《中国无线电应用与管理系列蓝皮书》《2019-2020 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蓝皮书》等;在新华网、《人民日报》《经济日报》《科技日报》《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》《数字通信世界》《互联网经济》《21世纪经济报道》《中国电子报》等专业期刊和媒体上发表文章40余篇。
相关报道
  • --

联系我们:8610-8855 8955 zhouhl@staff.ccidnet.com

广告发布: 8610-88558925

方案、案例展示: 8610-88558925

Copyright 2000-2011 CCIDnet.All rights reserved.

京ICP000080号 网站-3